#經筋學理 #濕疹 #搔癢難耐 #自我保養 隨著氣候漸漸轉熱,在這快進入夏天,天氣變化之際,我們常看到各種不同的抓抓癢癢,像濕疹這類型症狀開始逐漸浮出。平常只透過擦藥稍微緩解症狀,但天氣一轉變,就猶如人體氣象站般,不等氣象台播報馬上顯現在身上,長期下來困擾著,甚至影響正常生活。 【案例一】
#脾經 #除濕 我這位學生的手,長期以來都有濕疹的困擾。但來上課之後,獲得了很大的改善,而最近她的先生看到她的手很驚訝的發現,「咦?怎麼溼疹好了?」覺得這課程十分厲害,於是後來也一起來到會館參與課程。 您可知道會有【濕疹】可能是您的脾經出狀況,而顧好脾首要任務,要讓身體去「除濕氣」,如果濕氣滯留在身體久了,就會出現喉嚨有痰、身體疲憊提不起精神,食之無味,睡不好與皮膚狀況,而飲食部分也需注意。 【案例二】 一位邊上課邊做整療的學員,在連續整療胸腔系統的過程中,身體開始長出疹子,剛開始她很擔心,但我告訴她,不要擔心讓濕氣排出來。過幾天她告訴我,疹子已經結痂,胸腔不再有沈重感,有輕盈的感覺!而且後彎時延展度大了許多,感到無比開心。 #天氣的潮濕可以開除濕機,那體內的濕氣呢? 有些同學跟老師反應,身體感覺沈沈的,沒走什麼路但小腿卻感到腫脹痠痛。也有同學說起床就覺得頭暈,皮膚搔癢,嚴重的關節炎、全身濕疹發作。這些都是濕氣太重會產生的症狀。 而後的經筋小學堂課程帶大家按了脾經通道,排濕氣,下課後同學就傳訊給我說:「壓完小腿下課後,身體腫脹沉重的感覺消失,而且沒壓上半身但連肩頸都感覺輕盈許多,好神奇,回去應該能睡個好覺。」 今天經筋瑜伽存在的價值,就是希望能讓來到這會館的人,能夠找到長久、安心,並且可用於保健,同時改善一些身體長期狀況的管道。有些學生很關心老師,生怕這樣的忙碌,會讓我忙到倒下⋯。也確實,近期的課程較多,還包含一對一課程。但還好我們的忙碌,特別在教課的時候,至少同時在補充陽氣、進行深層的修護。 值得一提的是,會館有個很好的現象。那就是同學之間,每周課程都有機會碰面。而見面時,彼此都會相互觀看對方的氣色、整體的狀態。久而久之,來到經筋瑜伽會館的同學們,除了越來越了解自己的身體外,也漸漸看出彼此身體狀況上的一些端倪,也會互相鼓勵一同討論。 以上種種激勵著我,即便許多時候碰到困難、非常忙碌,也能抬起胸膛繼續前進。這也是我一直以來,這麼努力投入的原因,期望可以透過這套理學,幫助更多人找到身體健康的快樂。 當腸胃發生不適時,《黃帝內經之十二經筋學理》可以用非侵入式的方式來緩解症狀。 《十二經筋學理》中提到「脾主肌」-所有肌肉的問題都與「脾經」有關;而脾與胃互為表裡、肺與大腸也互為表裡,當肌肉緊張時,血液便無法正常的流動來傳送養分及代謝廢棄物, 十二經筋要解決的就是把阻礙血液流通的石頭給搬開,讓血液做他該做的工作! 如何開始呢?以下是簡單的步驟: 1. 先鬆開「腸繫帶」: 西方醫學最近才驗證出的“腸繫膜”,其實《黃帝內經》上早有記載:古書上記載的「腸繫帶」,如同腸胃器官的安全帶般,將胃、大腸小腸等器官固定在安全的位置上當腸繫帶因肌肉緊張而收縮時,腸胃器官的空間也跟著緊縮,肯定更不舒服。所以我們先用經筋棒按壓腸繫帶放鬆腹部的肌肉。讓原本不舒服的腸胃獲得足夠的空間修復,也讓動脈血液可以流通。 2. 刺激兩手的「大拇指」和「食指」: 大拇指是「肺經」通道、食指是「大腸經」通道,可以用經筋棒小雲朵裡的指針來刺激指尖。五臟六腑連結於四肢,所以我們從四肢相連結的《十二經筋學理》來著手,啟動肺、大腸的金鑰。 3. 跪壓「踝關節」: 足部的二三四趾是「胃經」的通道,藉由跪壓的方式深層的鬆開踝關節的勞損,讓血液可以順利通過胃經通道來修復我們的胃腸功能。 4. 熱敷小腹及後腰部: 這也是幫助肌肉放鬆的好方法,大部分的人因為飲食習慣的關係都有腸胃寒冷的問題。如果可以的話,前面腹部及後腰都要一起熱敷,因為肌肉的拉扯是前後對應的,當前面腸繫帶拉緊的時候,後腰的肌肉會形成拉力,所以最好是同步進行。 另外中藥包熱敷能夠安定心神和舒緩情緒,如果平日有腰酸背痛的症狀,也可以這麼做。 現代人生病的症狀,竟然可以用老祖宗傳承下來的智慧來緩解,是不是很奇妙?
以上就是關於腸胃問題的解決方式,如果你覺得有用歡迎分享給需要的親友喔! 今天的進修保健班教的是脾經與腎經的組合經。
現在正在讓學員們互相調整中, 發現大家的脾經都很緊、敲了會痛,這是因為大腿內側走的是脾經, 當脾經功能退化或長期疲勞,廢棄物開始堆積在大腿內側,這樣的影響之下使得大家的大腿內側都沒有什麼力量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