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in Yoga
  • 首頁
  • 關於Gin Yoga
    • 教室環境
    • 關於 GIGI
  • 課程/服務
    • 最新課表
    • 課程預約 - 17 Fit
    • Line 線上約課
    • 入門課程 - Basic
    • 經典課程 - Intermediate
    • 進階課程 - Advanced
    • 一對一私人課程 - 1on1 Class
    • 團體/企業包班
  • 第31期師資培訓
    • 師資培訓
    • 師資培訓花絮
  • 線上購買課程
    • -> 方案購買
    • -> 線上課程購買
    • 會員權益預覽
  • 線上商店
    • * 經筋棒套組 *
    • * 筋雕細琢 *
    • * 暖暖包 *
    • 隱私權政策
    • 退換貨條款
  • 專欄
    • 明星推薦
    • 媒體報導
  • 師資團隊
    • Gigi
    • 小蜜
    • 絲縈
    • Lydia
    • Fish
    • Milly

 12經筋知識

經筋知識專欄I淺談傷口發炎IGigi老師

1/4/2021

評論

 
圖片
【運用經筋瑜珈學理____淺談傷口發炎】

 #經筋學理 #傷口發炎 #小傷不能癒合 #從小症看大病 #預防勝於治療 #開啟自我修護之門 
​

一般來說,傷口剛開始發炎反應,是人體自我清除病毒的機制,因此身體機能在正常運作下,
也就是血液循環🔄功能正常的情況下,我們應能透過身體的自我修護,讓傷口癒合。


但現代大部分人,遇到傷口問題,習慣性地去買藥來擦,或是去診所拿藥。

【案例一】

​#經筋學理 #傷口發炎 #小傷不能癒合 #下肢代謝問題


分享最近的一個小傷口無法癒合的案例:

患者剛發現腳有傷口,幾天不見癒合,到診所去看診,醫生看過覺得可能是蜂窩性組織炎,建議要轉急診,於是到急診。醫生開了藥,患者也擦了藥,但幾天也不見癒合好轉,反而開始化膿。
​

我們運用經筋學理望診觸診,知道這位患者的狀況,其實是下肢水腫,無法正常代謝,下肢迴圈阻塞,才會小傷口不見好轉。館內對症下藥,找到問題癥結點,幫他處理,2天之後,傷口處便結痂了。

​(如下圖)


圖片

你可能會好奇這樣的小傷,為什麼沒辦法代謝呢?

身體一旦遇到外用類固醇或是消炎止痛藥,因為受到干擾,而阻斷了自我修護的能力,導致病毒滯留體內,甚至擴散到其他組織。這時,傷口可能持續化膿,一般人的認知就會持續擦藥,如果不見改善,還是只能持續去看醫生,就這樣因為一個小小的傷口,把自我修護的機制阻隔,ㄧ直破壞下去的結果,只好吞進很多很多藥物,擦很多很多次的類固醇。

長期這樣惡性循環的結果,就會導致身體機能失衡。到了這種時候,縱然病毒擴散全身,病人也不會有危機意識,因為他們不認為或感覺不到這是一種病。

這種嚴重的誤解,可能是因為太過自信滿滿,又或者太輕忽小症狀,總以為自己身體健康。當他們身上突然出現了症狀轉移,又或者是被告知為患有絕症時,當下往往都不能接受這“突發”性的事實。又或者捶胸頓足,不禁會問“為何平日好好的身體,突然會出現末期癌症?” 

​但這真的是突發性的嗎?還是長久累積造成的呢?
​
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課題,
值得我們深思。

圖片
【案例二】

​#經筋學理 #腫瘤轉移 #小傷看大病 #肝膽互為表裡


接下來我要敘述的是一位青壯年的故事,是多年前遇到的一個案例:

他的腳外側長了膿包不能癒合,醫生診斷後幫他手術切除。又過了一段時間,病人例行回診,這時醫生又告訴他,肝有問題,所以肝又切掉了一部份。又過了一段時間,檢查報告出來,Again,這次告訴這位病人,肺部有問題,就這樣肺也切了。就這樣臟腑被切了又切~~~

|從經筋學理來看這個病例|

腫瘤長在腳外側,也就是膽經的位置,切除腫瘤後,他的肝出現問題,因為膽經會影響到肝,造成肝發生病變。肝的功能;肝氣疏泄正常,氣血調暢就正常,反之,會出現抑鬱成疾、悶悶不樂心胸煩悶等症狀。

之後轉移到肺部,應是跟呼吸系統有關。因為肺得不到由肝上升的清氣宣發,導致肺部的換氣出現問題,無法有效做氣體交換,最後造成肺部也出了問題。
​

吸氣腎與肝;吐氣心與肺,五臟六腑相互影響相互制衡,所以這是他的病症轉移的根源。

​
所有的器官都有通道,如果能早一點運用經筋學理,將阻塞經筋通道都打通,學習如何預防,就不會發生病變。

這位病人就這樣,來來去去的,在🏥醫院大概一年時間。

各位應該能想像得到,這位青年在醫院多處器官被切了,這樣往返醫院多次,試問這位青壯年還能夠「青壯」嗎?最後一次,醫生找他談話,告訴他生命只剩三個月時間了,還認真誠懇地建議他,利用這三個月時間,做他想做的事。

當然,老師認識他的時候,已經是他的人生最後一段里程了⋯
​
我們能做的,也只能盡力讓他身體感覺舒緩一些,舒服的走完最後一程。雖然多年了,這位年輕人給我留下的印象,是他的求生意志很堅強,他是真的想活下去。
其實經歷了很多人事物,有些記憶存在大腦裏無論多久,仍然讓人揮之不去。

最後,各位朋友們,從這個案例中,我們從中悟到了些什麼呢?我們出生時被教育的就是,有病要看醫生,我過去也是這樣過來的。我們從這個活生生的案例中,又受到什麼啟發呢?

我自己常常會去反省,經歷了過往,已經恢復的案例,或者已經逐漸好起來的案例,又或者已經在天國的他們🙏,心理偶爾問候著。每當談起一些相關聯的事,偶爾還是會印入眼簾⋯

讓人慎思啊!

老師總說預防甚於治療,不要輕忽小病痛,讓身體的十二經筋通道保持暢通,就是這個道理。

​寫這篇文章,就是為了要時常提醒自己,也把這篇文章分享給大家作為提醒⏰

By Gigi 



評論
    加入好友

    類別

    全部
    三焦經
    呼吸問題
    呼吸道問題
    大腸經
    小腸經
    心包經
    心臟問題
    心血管疾病
    皮膚
    肝經
    肩胛骨
    肺經
    胃經
    脾經
    腎經
    腸胃問題
    腸胃問題
    膀胱經
    膝蓋
    膽經

圖片
地址:110 台北市信義區松德路159號4樓之3 
​電話:02 2346 6166
電子郵件 email:contact@ginyoga.co

  • 首頁
  • 關於Gin Yoga
    • 教室環境
    • 關於 GIGI
  • 課程/服務
    • 最新課表
    • 課程預約 - 17 Fit
    • Line 線上約課
    • 入門課程 - Basic
    • 經典課程 - Intermediate
    • 進階課程 - Advanced
    • 一對一私人課程 - 1on1 Class
    • 團體/企業包班
  • 第31期師資培訓
    • 師資培訓
    • 師資培訓花絮
  • 線上購買課程
    • -> 方案購買
    • -> 線上課程購買
    • 會員權益預覽
  • 線上商店
    • * 經筋棒套組 *
    • * 筋雕細琢 *
    • * 暖暖包 *
    • 隱私權政策
    • 退換貨條款
  • 專欄
    • 明星推薦
    • 媒體報導
  • 師資團隊
    • Gigi
    • 小蜜
    • 絲縈
    • Lydia
    • Fish
    • Milly